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怀庆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关于王怀庆的一些想法

2006-05-31 00:00:0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苏立文
A-A+

  能够给王怀庆即将出版的新画册写上两句,令我荣幸而喜悦。16年前我们在北京第一次见面,其后怀庆曾致信给我,其中他谈到艺术家在看待自己作品的时候往往和评论家有着完全不同的方式。因此我希望如以下文字有我对他的任何误读误解,望他多多包涵。

  我和我的太太[环]都还清晰地记得那时初次见面的情形。我们爬上他们位于积水潭边那有着外墙楼梯的房子去拜访怀庆和他的妻子庆慧......他们的小居室,同时也是他们的工作室,塞满了他们两人的作品。其中一件我们未曾得见,就是怀庆给他小女儿画的肖像,那时正被美协送去参加1982年的法国春季沙龙展而还未返还。

  我们认识他的时候,怀庆是当时现当代油画团体之一,被称为[同代人画会]中的引领者。他的作品在那时就已突显了力度与成熟,画作多取材于妻子、女儿、朋友、邻居之肖像及周围的生活环境。这些作品自然而亲切,且充满了对色彩与构成有时可谓是大胆的强烈感受,见诸于他在1987年的画作[弹吉他的女子]。1980年怀庆的成名之作[伯乐相马],此作显著超前于那个时代,其虽选材于传统,却对当今中国意味深长,而怀庆更从形式与结构上对画作赋予了新的意味,这代表着在中国现当代绘画中对形式主义开始重新探索的重要转折。甚至那一时期的习作,以对一近邻老妇人[其本人为艺术家]的写生为代表,其基于形式上的构图安排与画面空间充盈着由暗哑设色构成的微妙和谐感都已超越了常规写生。[注:为1982年作品 [画家的母亲]]

  怀庆的老师吴冠中曾教导人们不要惧怕抽象,因在我们所处的大自然中充满了抽象之美,而在我们为自己所建造的世界中则更是如此。此种影响当然为王怀庆的进一步艺术发展带来了灵感。吴冠中发现了江南水乡白墙灰瓦之美,王怀庆则带我们深入其中。

  让我们在王怀庆灵感发现的一瞬伴随他做一次身临其境的探寻:空无主人的房子,却不知为何开着门。怀庆似与主人熟识,我们便随行而入,漫顾四周,穿过庭院,沿着幽暗的回廊,而凝神于并无一人的空房。寂静无声,不见人迹。顺着怀庆的目光,我们注视着那色调微妙灰灰白白的墙皮,而映入眼帘的深色木质立柱与横梁在朴素白墙的托衬下形成了如此强烈的对比,简直就是一幅抽象的构成,静溢而不朽。

  如果对的话,我只是意想,正是基于这样的经历,怀庆在90年代初开创了他非同凡响的与中国建筑相关联的系列力作---将精纯的中国艺术视觉境界与抽象的构成情愫相结合而与西方视野相接轨。王怀庆的艺术风格始终坚持根深于中华文化,更为重要的是他处于中国现当代历史转型时期而对自身文化的自省。在与我近来的通信中,他如此写道,“我非常看不起‘外国设计’、‘中国制造’的某些失掉了自己精神的作品。”同时指出,“他凭借一个中国知识分子‘醒过来’后痛苦的敏感,以及思想冲破禁锢时的锋利,连同多年来对艺术一颗不死的心,完成了一批批作品。”是三个因素激励了他:他对传统中国及其与现当代世界关系的感悟;他自身的生命记忆;以及他对绘画本质秩序的探讨。

  一切看来顺其自然,怀庆在探寻房屋之后理应将注意力转入其内---当然并非沙发、软椅一类[若是那样当不可思议],而是那些一丝不苟、无过分装饰的传统桌、椅以及日常用具。怀庆觉得这其间传达了中国人最根本的智慧。在这里,透过他奇妙的双眼,映出的是传统家具的简洁洗练,结构张力,以及一幅幅在朴素白墙衬托下所构成的雅致图像。

  有关怀庆对结构感受的文字已有很多,或许已太多?我在此再次猜测,是否他觉得人们认为他已完全被结构所迷,而顺理成章的在90年代进入了“解构”,开始去拆散那些桌椅的呢?并不尽然,这里面有着一个内在的逻辑,一种根本的“正确性”。我们满怀兴致的看着他在我们眼前将一桌一椅拆成散件,再将这些零件悬浮散漫的“放飞”出去,如宇宙中炸开的卫星碎片般飘过画面而越入深远的空间。这些画作引起的共鸣,以[寻找]一画为例,是彻底的自由与释放。

  怀庆是否对在这条脉络上的探索感到疲倦呢?当然不是。因以我们的视觉经验所及万物,可被如此处理的实为无限。但以避免我们就此认为他的作品就如这般的完全现代与“非历史性”,怀庆创作了他对[韩熙载夜宴图]才华横溢的“解构”。做为北京1996年中国油画学会首展的重要作品,此作的精致奥妙以及视觉效果的魅力均可与毕加索的创作相媲美。

  尽管怀庆开拓的这种将日常家具、用具“重整一新”的思路已具有广阔无限的可能,而基于艺术本身的信仰,怀庆继续前行。在他1999年澳门名为[从画-剪-再画]的个展中创作了崭新而不同以往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利用剪影方式获得的图形虽与他在[夜宴图]中所展现的具有同样的形式趣味,但或许正因[夜宴图]一作从形式至思维的深邃精妙都已达如此超凡之境,遂令怀庆感到需重返起点再次开始。怀庆自认为这些带有试验性的“剪纸”作品,生动且率真,但并非成熟之作。当然这些与他那些深思熟虑、视觉效果曼妙且诗意盎然的房屋系列,和他那“解构”桌椅一类的作品相比而言,显得微不足道。但我们并不急于下定论。怀庆相信这其中的潜力,它们赋予他的想象力,在形与色间蕴含的情愫表现力,我们只当满怀信心与冀望的放眼未来以观怀庆将从中获得怎样的成果。

  同时,在我引用的怀庆的来信中,他还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画面,来讲述自己是怎样在平和安静的氛围中将那些散裂的家具从混乱“修整”为具有永恒秩序的图像。“我喜欢用一些精神的感悟与结构的趣味,来作大幅作品的内部支撑,没有他们,我不敢动手......我也喜欢把随意的、任性的、不规则的,甚至是荒唐的‘形’,严格的、冷静地、理智的固定下来。”作为中国人,怀庆并不把形式理念与他的人文情怀一分为二。他写道:"虽然‘艺术’是什么,已变的越来越模糊,但自己爱什么,离不开什么,还是清楚的。早晚有一天‘人’是什么,也会变得不知所云,但自己长得什么样,总还不会忘记。”我以为,王怀庆的作品正是结合了这种对“人”的感悟,其中包含他个人的天性和作为中国人的悟性,以及他那从躁动纷乱中创造出诗一般秩序的力量,使他的画作如此令人所深深激赏。

  2001年2月,于牛津麦克

  [2006.6 王田田译于北京]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怀庆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